投资界消息,7月8日,北京屹唐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屹唐股份”)正式在科创板上市,发行价格为8.45元/股,开盘大涨超200%,市值一度突破770亿,截至收盘,屹唐股份上涨174.56%,报收23.20元,市值达685.69亿元。
此次IPO,屹唐以24.97亿元募资额位列北京地区第一。
屹唐股份身后,北京国资坐镇。9年前,在亦庄国投的支持下,半导体专家陆郝安博士带领屹唐打响半导体设备跨国并购的第一枪,屹唐由此开启产业破局之旅,在国际市场闯出名堂。
此前,屹唐经历一场漫长的上市征途。如今成功IPO,标志着国产半导体上市潮拉开序幕——长鑫存储、紫光展锐、上海超硅、摩尔线程、沐曦集成、粤芯半导体.....所有人都在争抢这个宝贵的IPO窗口。
始于一场跨国并购,他临危受命
屹唐半导体的故事,始于当年一场震动业界的并购案。
2016年5月,硅谷,中国半导体设备国际并购案第一单落定——在北京亦庄国投的主导下,屹唐盛龙以约3亿美元的总价,成功买下硅谷的半导体设备公司Mattson Technology(MTI),这是一家半导体晶圆蚀刻机台设备供应商,是当时知名的集成电路制造设备供应商之一。
屹唐的这一次出手并购,不仅填补国内高端半导体设备领域的技术空白,更开创了中国资本跨国并购半导体设备企业的先河。以此为基点,亦庄国投成立屹唐半导体,故事徐徐展开。
然而困难很快浮现。收购完成后,股权的巨大变更引起客户对技术安全的担忧,MTI订单锐减40%,2016年Q4营收暴跌至1.03亿美元(仅为前一年的60%)。此外,公司还面临着高管集体离职、现金流濒临断裂的危机时刻。
彼时,半导体行业资深专家陆郝安临危受命。实际上,无论是这场至关重要的收购,还是此后屹唐股份的崛起,总裁兼CEO陆郝安都是一个关键人物。
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技术大牛。1977年,陆郝安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,后在弗吉尼亚大学获得固态物理学博士学位。纵观他的履历——曾参与英特尔大连芯片厂建设,主导亚洲首个芯片厂设备供应链;还一举将SEMICON China打造成全球最大半导体产业平台。
接过屹唐的指挥棒后,陆郝安组建起一支跨国联合团队,通过保留MTI原技术骨干、注重研发等方式,逐步重建客户信任。
2018年,屹唐的北京亦庄工厂建成,首台国产化干法去胶设备下线,标志着本土化生产能力形成。此后,国内12英寸晶圆厂覆盖率从15%跃升至60%,成为国产替代关键力量。
利用Mattson完整的知识产权,屹唐半导体建立起全球化研发制造网络,为全球12英寸晶圆厂客户提供相关设备及应用方案,产品成功进入台积电、三星等国际尖端产线。
最终,屹唐半导体形成以北京为总部,中国、美国、德国为研发、制造基地的生产布局,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。
上市的号角随之吹响。2021年6月,屹唐IPO申请获上交所上市委受理,此后上市进度有所延迟。根据招股书,屹唐半导体实际控制人为经开区管委会下设机构财政审计局,其通过亦庄国投持有公司100%的股权。屹唐盛龙对公司持股比例为45.05%,为屹唐股份的直接控股股东。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分 页:
【1】 【2】